這是一筆幾億元大手筆的生態投入——建成后,人們可呼吸著綠化率超過50%的園區新鮮空氣,可以徜徉在旖旎的濱江大道,可以乘上水上巴士沿黃浦江順流而下……在上海的西南角,一座科技園區建得有點讓人“出乎意料”。這就是上海又一個新出現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上海紫竹科學園區。
去年6月25日,紫竹科學園區破土動工。對于第一期占地面積就要達到13平方公里的大型科技園區,前期建設花費兩三年時間并不為過??山?,記者得知,時隔僅一年,園區的路網建設已初具規模,樹影婆娑、綠意盎然的道路已經“牽引”著不少名校、名企走進了這座獨特的“數字頭腦城”。
好大一個生態園
本以為進入園區,看到的會是塵土飛揚、機器轟隆的施工景象。但當記者前幾天來到位于閔行區南端的紫竹科學園區時,感覺卻像進入一個布局精美的生態園。
環路是園區的“迎客路”,兩旁的香樟樹盡管還稚嫩,但已經開始靜靜地散發著清香。在4車道的機動車道畔,留出了充裕的人行道空間。將來人行道的一邊會建成種著包括垂絲海棠、梔子花、蔓長春花等植物的綠化帶;另一邊由于靠近莘奉金高速公路,為了減少噪音,一大片綠化坡地虛席以待,會有水杉、合歡、銀杏、桂花、紫荊、紫薇等植物前來“安家”。
園區里綠多,水也多。在偌大的園區里兜來轉去,不時會有小橋流水映入眼簾。在約10來米寬的河岸邊,還匠心獨運地建造了“親水平臺”,人們可以在水邊的鵝卵石路上漫步。
“從規劃開始,‘生態、人文、科技’就成為園區的基本建設理念。因為一個超前的科技園區必然是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眻@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營造一個舒適的科研環境,園區建設中生態方面的投入屢屢“超標”。
園區的3大功能區域是大學園區、研發產業基地和浦江森林半島。在各個功能區的隔斷上不是采用圍墻之類的“一刀切”,而是選擇了不破壞整體環境的“溫柔一隔”,或用綠化帶、或通過河道流水等。“有了好心情,科技人員的靈感才能更好地得到激發?!?
對一家跨國巨頭說“不”
這里的暖巢正筑得紅紅火火,外來的好鳳已經慕名而來。國家動物醫學研究中心、國家納米工程研究中心、中科院有機化學所紫竹研究孵化創新中心、美國微軟投資的微創軟件公司、投資總額9000萬美元的尚陽科技(中國)有限公司等行業內的“排頭兵”紛紛選擇了這里。
對任何科技園區前期運作來說,招商都可謂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但記者卻驚訝地獲悉,面對不少主動上門的“財神爺”,園區卻婉言謝絕了它們入駐的要求。
“紫竹科學園區的發展方向緊緊盯住了以數字技術、微電子、光電子以及納米工程、生命工程等為代表的又一輪科技革命中涌現的新產業領域。因此我們不會為了‘拉客戶’破壞生態,混淆功能定位,影響園區的長遠發展。”
一家著名的跨國公司帶著誘人的投資額來了,可園區招商人員一看,屬于化工制造業,對環境污染較大——婉言拒絕;一家國內知名的化妝品企業也來了,開出的條件很優厚,可惜與園區的功能定位不合——對不起,還是婉言拒絕。
“刻板”的招商原則是否成了“好鳳來棲”的絆腳石?數字最能說明問題:僅今年1到5月份,園區已累計吸引外商投資金額達2億美元,創下了合同外資總額和單體項目資金最大兩項閔行區第一。另外,即將在科學園內建立科研孵化中心的中科院上海有機所,今年勇奪連續4年空缺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已入駐的上海漢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最近成功研制出國內首個具有自主產權的DSP芯片“漢芯一號”,標志著進口DSP芯片一統天下的局面將被打破。
用跑步的速度走路
面對這種短期內就迅速迸發出來的“園區效應”,記者忍不住探究起背后的機制問題。園區的資本結構十分獨特,上海最大民營企業之一的紫江集團占50%的股份,政府占40%的股份,上海交通大學占10%的股份。也就是說,形成了一個以非公經濟投資為主,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高校提供資源的市場化運作機制。非公經濟股份在科技園區中占如此“大頭”,在上海乃至全國也是絕無僅有。
“用員工的話說,在這里做事是‘用跑步的速度走路’?!币晃粓@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區從招商、宣傳、規劃、工程設計甚至后勤人員加起來也不過40人左右,每個人都身兼數職。尤其在為入駐企業提供服務方面,民營企業的高效率工作機制更是彰顯出來。
尚陽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通信及軟件技術開發的大型外資企業,該項目從經營范圍論證到最終獲得工商營業執照,由區政府到市外資委再到國家有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