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去年6月土木方興,今年10月已累計吸引外資超過2億美元。上海紫竹科學園區正逐步成為上海未來科技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作為上海市委、市政府實施“科教興市”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上海紫竹科學園區是國內第一個以非公經濟投資為主,政府搭臺、企業唱戲、高校提供資源的市場化運作機制的高科技開發區。
紫竹園區依托國內外高校,匯聚了一批科技人才,以充分發揮科技人才密集的優勢。如上海交通大學將把行政管理、教學、科研中心由徐家匯校區搬遷至園區內,華東師范大學也將在這里建成一個占地近2000畝的新校區。不僅于此,目前已有十多所國際名校向園區拋來“繡球”,美國德州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臺灣新竹交通大學等紛紛與園區洽談合作項目,一個高水平的國際技術交流平臺正在這里崛起。
上海紫竹科學園區把發展方向瞄準了新一輪科技革命中涌現的新產業領域:數字技術、微電子、光電子、基因工程……目前,3平方公里的研發基地中所有基建工程已經完成;30公里的園區道路及綠化配套基本成形;總投資超過5億元、首期建筑面積達12萬平方米的紫竹信息數碼港全線開工,預計明年初即可投入使用。
紫竹園區在建設過程中牢牢把握“生態、人文、科技”的基本理念。正是這一理念,吸引了大批科技精英。國家動物醫學研究中心、國家納米工程研究中心、上海數字視聽技術研究中心、網通集團通訊研發中心、漢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臺灣連邦半導體科技、上海松鼎微電子公司、日本雅馬哈公司研發中心、和勤軟件技術公司、中科院有機化學所紫竹研究孵化創新中心、美國微軟投資的微創軟件公司、投資總額9000萬美元的尚陽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泰思通軟件(上海)公司等30多家行業“排頭兵”紛紛前來“安營扎寨”。
根據規劃,到2010年,紫竹園區將基本完成科學園區的建設,成為擁有十所知名高校、百名院士、千名教授、萬名相關產業精英的人才高地。到2020年,成為在國內具有領先水平,在國際上具有相當影響力的一座科學城。